義式咖啡|咖啡拉花的奶泡最好打多厚合適?怎麼才能拉出好看的壓紋線條?

        刷著咖啡拉花影片,看著咖啡師抖著拉花缸杯,優美的壓紋線條就出來了。而到了自己抖的時候,“呃呃呃呃,視頻是騙人的嗎”。
 


        其實,壓紋壓不出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奶泡的問題,壓紋拉花對於奶泡的厚度與綿密度很高。如果只是拉一個“大桃心”,那麼你只需要保證奶泡的綿密就可以了,奶泡厚薄的包容度相應比較大,只要保證有一定的流動性就行了。但是壓紋想要拉出細緻的線條,奶泡的厚度就需要足夠的薄。只要奶泡足夠薄,流動性才會大,才能壓出好看的線條

        在打發奶泡的時候,給大家分享一個穩定的方法,無論你是喜歡順時針打發還是逆時針打發,都要找到奶缸與蒸汽棒之間的支點,把這個支點固定住,會使你節省許多用於維持奶缸位置的力氣。也使得整個打發過程更加穩定。

 


藍色框框為支點;紅色框框為蒸汽孔位置輔助線。


        打發量的多少取決於打進空氣的多少,目前比較主流的咖啡機蒸汽棒的進氣孔為3孔或4孔,部分家用級別的咖啡機蒸汽棒為1孔或2孔。一般而言,孔數多的打發時間會更短,製造的漩渦更強,操作更簡單,孔數少的難度會更大,因為打發時間長會導致你需要更多的體力以及更精準的打發角度。

        一般在打發階段,蒸汽棒會是半掩埋狀態,以4孔為例,通常其中3個孔在牛奶裡,1個孔在液面之上。

        接下來就是蒸汽量的控制,這個因機器的鍋爐而異,有些機器蒸氣力道很足,有些機器就算開到最大也明顯不足。蒸汽量大就會使牛奶很快地變熱,製造的漩渦也很強。

 


        推薦的蒸汽量控制方法是,先準備好打發的角度,然後慢慢打開蒸汽開關,一點一點地開,直至奶缸內的牛奶形成漩渦,就固定住那個汽量,當然,如果後續感覺汽量不足或者太強也需要適當調節。如果你的蒸汽棒的汽量很強,那麼打發出又薄又綿密、流動性強的奶泡,是非常簡單。半掩埋蒸汽頭,擺好打發角度,開啟蒸汽開關,等牛奶產生漩渦,聽到“吱吱”兩下的聲音(吱吱聲說明了正在打發奶泡,聲音持續時間越久,奶泡越厚),然後往把奶缸稍稍往上挪,進入打綿階段。這個階段直接把4個蒸汽孔掩埋在奶泡層裡,不再出現“吱吱”聲,表面仍然保持漩渦。主要作用就是把奶泡打滑打綿,次要作用就是加熱至55-65度。
        對於蒸汽沒有那麼強的機器來說,建議是打發與打綿同時進行,先把蒸汽孔放在剛剛好全部掩埋在牛奶裡的位置,同樣擺好製造漩渦的角度,然後開啟蒸汽開關,直到出現漩渦,然後一點一點地往下挪動奶缸,“吱”一下,然後打綿,再“吱”一下,再打綿,直到打發至合適的厚度。

打發好奶泡後,拉不壓紋比較常見的問題有以下:

1、融合太多:融合越多,液面的流動性就越差,越不好壓紋。正常的話融合到杯量的4分滿就可以做對流壓紋了。
 



2、奶泡太薄:過薄的奶泡不是每個人都能hold住的,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“牛奶沉底”現象,沒有足夠的奶泡漂在表面,導致竄流把液面油脂衝出了空洞。

3、壓紋時距離液面太近:有些朋友有個習慣就是出圖時喜歡把缸嘴貼在陶瓷杯邊,如果這樣壓紋的話,壓出來的紋路會很粗。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稍微抬高缸嘴1公分,至少不要貼在陶瓷杯上了。

4、紋路一邊多一邊少:一種可能是你左右繞晃鋼杯的幅度不一致,另一個可能就是手勢的原因把“鋼杯屁股”放歪了,這樣壓紋的力度方向就會發生偏轉,造成一杯大一邊小。最好找一個朋友在旁邊觀察你的動作,說不定能指出實際問題的所在。

 

轉錄自 前街咖啡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