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沖煮|泰摩冰瞳濾杯,治好了一票強迫症患者
V60濾杯,人手一個的平民濾杯,其性能表現可以說是「大家用了都說好」。但是…… “它不貼合濾杯阿!!”
(吐槽:別尬黑,分明是你的技術問題)
“這次它真的不貼合,還有一部分貼得太緊,肋骨都撐不起來”
“而且,濾紙還突出來了,看著怪難受!”
針對這類有要求的用戶,還真有一款濾杯適合,它就是泰摩的「冰瞳」濾杯
這個濾杯看著也不是太特別,外觀形態與V60是十分相似,但是當你把濾紙放上去,潤濕的那一刻,你會驚嘆:“這也太完美了吧!”
從高度上看也是剛剛好
其實仔細觀察,V60的肋骨是凸起來的一條條螺紋狀,而濾紙正是被這一條條肋骨撐起來,而冰瞳濾杯恰恰相反,它的濾杯壁非常厚,其“肋骨”其實是往內凹的槽反襯出像是“突出”的肋骨。而“突出”的肋骨與最上面的貼合層是同屬於一個平面,所以能很好地貼合。
作為一個V60資深用戶來說,基本上所有咖啡豆都能用V60解決,所以這個濾杯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印象(亮點)就是超級令人舒適的濾紙貼合濾杯。先不管它的萃取功能如何,單從這個點來看,足夠心動入手一個。
那接下來看看這款濾杯好不好用,看待濾杯的性能比較簡單,第一點是導流槽設計,第二點是下水速度。導流槽的設計主要看它的形態特點對於萃取有什麼影響,例如V60的螺紋狀導流骨,星芒的多直線導流骨,對於水流的引導作用是不同的。
下水速度這個指標並不是以極端快慢為指標,主要是根據豆子的不同屬性而作出的濾杯抉擇,例如流速比較慢的短骨版Kono,適合沖煮一些醇厚的深烘咖啡豆,若想表達輕盈活潑的咖啡就用流速比較快的濾杯。
冰瞳濾杯結構分為有三部分組成。側面觀察是高度一分為三。其中最上層無肋骨結構,是光滑的壁面,類似於Kono濾杯。中間層與下層不再是凸起的肋骨支撐濾紙,而是大面積凹陷結構,貼上濾紙,看似有12條長肋骨與12條短肋骨組成(實際這些'肋骨'與上層是同一平面),呈直線向下分佈,'短肋骨'分佈在中間層,'長肋骨'在中間層與下層。
在沖煮時,由於上端的濾杯濾紙是呈一個完全密封的狀態,那麼在沖煮的時候如果水流一下子過多,水溫過高淹沒導流槽,但是因為沒有排氣的空間,水位下降的速度就會變慢,可以像KONO濾杯一樣浸泡著,避免萃取不足的情況出現。而中層與下層的凹槽能快速引導水流下降,避免堵塞。
這樣的設計其實相當於有個一個保險鎖,當水位抬得比較高的時候,V60是“疏通航道,快速導流。”冰瞳則是“大門緊關,減少外洩。”而當水位在低位時,冰瞳的下水速度是比V60稍快。
用冰瞳沖咖啡的時候,只要是水流保證穩與直,一般都很容易做到均勻萃取的咖啡粉層。在風味表現上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,咖啡豆決定了風味,濾杯沒有優劣之分,只有合不合適。
轉錄自 前街咖啡